自由時報記者黃淑莉、鍾麗華、林宜樟、謝銀仲、黃邦平、曾鴻儒/綜合報導〕
今年夏季豪大雨不斷、秋季雨水又少,造成灌溉設施不足的高山茶區冬茶生長受影響,
農糧署估
計茶農嚴重減產五至七成,使得冬茶平均上漲一至兩成。
農糧署
已與茶改場輔導農民做好田園管理,避免進而影響明年春茶產量。
大減產 冬茶平均上漲一至兩成
農糧署作物生產組長莊老達表示,
去年茶葉全國產量為一萬七千三百公噸,其中春茶佔三到四
成、夏秋茶四成左右,
冬茶約佔一到兩成。不過,由於今年高山茶區在夏茶採收後,雨下太多,
土中的水排不掉,
茶樹的根系受影響。九月之後,
雨又下得少,使得冬茶生長雪上加霜。南投縣茶農就大嘆,
今年的雨水來得不是時候!
今年冬茶採收依例從十月中旬展開,大約持續一個月。
今年十月全台降雨稀少,中央氣象局統計
降雨量是六十六年來第五少,列為「小旱」等級,
農委會茶業改
良場雖已提前掌握冬季茶青可能發生歉收情形,
宣導農民加強茶園引水灌溉並進行適當修剪與肥
培管理,但旱象嚴重,預警成效有限。
灌溉設施不足 旱害集中高山茶區莊老達強調,此次旱害集中在高山茶區,尤其灌溉設施不足地
區,
農民減產的程度從二、三成到四、五成都有,中低海拔茶區影響不大。
不過,
台灣數個大產茶區茶農估算可比官方來得高。
南投縣茶葉種植面積多達六千八百廿六公頃。
仁愛鄉農會總幹事高彩媛強調,當地冬茶嚴重減產
七成;名間鄉農會總幹事藍芳仁表示,
預估冬茶減產五至七成;
竹山鎮杉林溪高山茶區減產約六成。嘉義縣阿里山是著名茶葉產地,
減產至少五成以上。新北市
坪林是著名的文山包種茶產地,今年面臨冬茶欠收的局面,
掉了
三成。世代在坪林種茶的曾日杉說,往年東北季風會為北部帶來降雨,中秋過後雨水多,
正好有
助冬茶新芽生長,今年卻偏偏降雨少;此外,天氣太冷也有關,十月初天氣一度偏冷,
冬茶更不
容易發芽。雖然這兩天雨水終於來臨,但茶農說,冬茶採收季已過,沒辦法增加產量,
只是雨水
來至少可讓茶樹能存活,若真的整個冬天都不下雨,恐怕會枯死不少,
茶樹一旦枯死重新種茶苗
至少要三、四年才有收成,明年春茶也就沒指望了。
梨山茶農說,今年茶葉產量確實比以往少了
一半以上,主因在茶葉成長期時,
幾乎毫無雨水,這不僅導致茶葉減產,對品質傷害更大,所
以,今年的冬茶偏「硬水」,
口感多數不好。
茶農說,因為產量少,茶農開價確實會比往年多個一至二成,
但因為茶葉品質不若往年,茶商多
數不會接受茶農開出的價格,
最後的成交價,其實和去年差不多。